教育部再次強調:“以本為本”,本科教育要全面回歸到培養人的素質上來,大學語文應該以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己任,大學語文內容系統化、教師專業化、教學質量必須提高,教學成果能夠考量,已成為其亟待解決的問題。
與之相反,近年來,社會上一些飽含著情感與文化底蘊、國學知識的電視類節目備受歡迎。從前幾年的《漢字英雄》《中國漢字聽寫大會》《中國詩詞大會》,到近年的《朗讀者》《見字如面》,年輕觀眾對漢語和中國文學文化的熱情可謂年年高漲,這說明他們對于母語教育是有需求的。但是為何他們愛看《中國詩詞大會》,卻不愛上大學語文課?我們的大學語文課堂完全可以效仿讓大學語文課一樣變得引人入勝,在課堂上營造出飽含美好情感的氛圍。
筆者認為,讓中華優秀傳文化進校園,就是對大學語文課程的一種有益補充,或者說必要性地替代。經史子集、詩詞歌賦、詩書禮樂……既增長知識,又養育品行,對整個大學教育人才培養來說極具必要性。
在既有環境下,尋求內容設置系統化、師資隊伍專業化和教學方法的多元化才是大學語文突圍的一個角度。中共中央辦公廳、國務院辦公廳聯合下發《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》,明確提出青少年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力軍。讓詩書禮樂走進大學語文課堂,正是進一步落實意見精神的體現。
在去年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于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,讓“詩書禮樂”進校園》的提案。孫麗英認為,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血脈,是我們的精神家園,是實現中國夢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,黨和政府對在青少年中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高度重視。她提出在學校開展“詩書禮樂”教學試點,將“詩書禮樂”教育納入中華文化課程進行統籌等建議。